橡膠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。它不僅為人們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、醫用等輕工橡膠產品,而且向采掘、交通、建筑、機械、電子等重工業和新興產業提供各種橡膠制生產設備或橡膠部件。可見,橡膠行業的產品種類繁多,后向產業十分廣闊。
近幾年來,橡膠行業得到不少發展,已有細分行業穩中有升,新生橡膠細分行業則飛速發展,但同時,橡膠行業也還存在環境、資源、災害、創新等問題。
2004年,全國天然橡膠種植總面積69.62萬公頃,開割面積45.19萬公頃,干膠產量57.33萬噸。其中農墾橡膠種植面積41.1萬公頃,民營28.52萬公頃,分別占全國橡膠總面積的59.03%和40.97%。
2005年,海南遭遇50年罕見的干旱和百年不遇的臺風災害,天然橡膠生產遭受重創。為挖掘國內天然橡膠種植、加工的發展潛力,增加自給,中國橡膠行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,認真貫徹國家安全、節能、環保和清潔生產方針,并取得重大成果。尤其是橡膠助劑行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,綠色環保型助劑大幅增長,防老劑優良品種產量比例已達80%,促進劑達50%,有毒、有害、高致癌的NOBS生產量得到有效控制;廢橡膠綜合利用率達65%以上,再生膠及膠粉后加工利用領域擴大。
2006年,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六屆三次理事會討論通過并發布《中國橡膠工業“十一五”科學發展規劃意見》及橡膠行業“十一五”實施名牌戰略規劃意見。這是首次由協會組織制訂的行業規劃。規劃表明,橡膠工業“十一五”期間要走自主創新之路,全行業要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,使中國成為世界橡膠工業的強國。
中國橡膠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。到2010年,中國天然橡膠總消耗量將達到230萬噸,橡膠工業的產品結構將有較大變化,新型產品、更新換代產品增多、新材料、新工藝應用擴大,生產技術有明顯進步。
橡膠行業的特征決定了當一國的橡膠行業成熟后,該行業的景氣狀況與整個經濟的運行狀況將保持很強的相關性:其發展周期的長度與該國經濟周期的長度相當,走勢同向;但由于橡膠行業屬于基礎工業,它的周期變化要略提前于經濟周期的變化。另外,同樣由于橡膠行業處于國民經濟生產鏈的前端,其周期波動的波幅要小于產業鏈末端行業的波幅,也小于整個經濟的波幅。因此,從產業投資的角度看,成熟的橡膠行業比較接近收益型投資行業。
橡膠(Rubber),別名彈性體,是一種有彈性的聚合物。標準代碼為GB/T 41946-2022。[1][2]
橡膠分為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兩大類。天然橡膠的來源是橡膠樹和橡膠草,其主要成分是順式-1.4聚異戊二烯,屬于非極性橡膠;合成橡膠大多由單體經聚合反應合成,可大規模生產,其產量比天然橡膠高許多倍。其有相當多的應用及產品,例如輪胎、墊圈等。[3]橡膠具有耐磨、耐撕裂、耐屈撓、耐沖擊、耐熱、耐冷、耐氧、耐臭氧、耐水、耐光及氣密性、電絕緣性能等。[4]